链资讯 链资讯
Ctrl+D收藏链资讯

考虑对加密货币收入征税?印度加密监管风云再起

作者:

时间:

印度加密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升级。根据印度政府上周出台的新的加密货币规则,要求从4月1日起,从事加密货币交易的公司必须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其持有的加密货币等信息,该规定适用于所有的印度公司。

而据Financial Express最新消息,印度财政部长Anurag Singh Thakur表示,由于任何来源的收入都包含在1961年《所得税法》中,并且任何服务的提供(如果未明确免除)都应按照商品及服务税(GST)征税,加密货币交易和加密交易所提供的服务所得都应纳税。

Thakur说:“无论业务性质如何,税收总收入应包括来自任何来源的所有收入。加密货币/资产转让产生的收益应在收入项下征税。提供任何服务,如果没有特别豁免,则根据商品及服务税应纳税,与加密货币兑换有关的服务也没有豁免。”

此外,该部长补充说,政府没有保存加密收益的数据,因为信息技术报表中没有规定获取此类收益的数据。中央间接税和海关委员会(CBIC)发布了独特的服务会计代码(SAC),将每项服务归入商品及服务税。Thakur说,由于加密货币没有专门的SAC,政府无法获得加密货币的商品及服务税收款。

加密货币所得应作为收入征税的讨论使得印度加密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升级。尽管尚未有印度公司透露加密货币投资,但美国和欧洲的许多上市公司都在数字货币上进行了大量投资。诸如近日有消息指出,Coinbase还在印度进行招聘,并将在印度提供一些IT服务,包括工程、软件开发和客户支持业务。这些投资行为可能促使印度政府制定了此类报告法。

而印度央行行长沙克蒂坎塔·达斯近日还表示:和政府在加密货币问题上没有意见分歧。印度政府很快就会发布关于加密货币的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加密征税并非印度独有。此前消息,俄罗斯国家杜马已经通过了对加密货币征税的新立法。该法案提议将加密货币承认为税收财产,加密货币用户将被要求申报每年超过60万卢布(8184美元)的加密货币收入。未申报者将被处以未申报金额的10%或更多的罚款,对于那些未及时付款的人将面临监禁和重罚。

韩联社消息,2月22日消息,根据战略与财政部22日发布的声明,政府将从明年开始将通过投资加密资产产生的收入归类为其他收入,并将其按20%的税率征税,基本扣除额为250万韩元。因此,从明年开始,在每年的最后一天,海外金融帐户(包括海外交易所的虚拟资产)的总余额超过5亿韩元的国内居民或国内公司必须在次年6月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违反报告海外金融帐户义务的行为将处以最高达未报告金额20%的罚款。如果未报告金额超过50亿韩元,则将受到刑事起诉和清单披露审查。

标签:加密货币BTCHAKFIBO加密货币的优缺点BNBTC价格SHAK币defibox币价格

火币交易所热门资讯
晚间必读5篇 | 美联储“鸽声”嘹亮 比特币再度走高

1.Kusama平行链插槽什么时候开始拍卖? 此前,2020年末的时候,业内那时预测顺利的时间是1月开始Kusama,3月开始Polkadot,或者3月开始Kusama,6月开始Polkadot,目前来看,这几个时间点都已经过去了。

波卡生态未发币项目竞拍策略概览

3 月 16 日 Parity 工程师 Shawn Tabrizi 表示,波卡平行链众筹模块已发布代码库。 3?月?25?日波卡平行链测试网 Rococo v1 开启首轮插槽拍卖测试。 最近波卡插槽拍卖相关动作不断,随着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离波卡插槽拍卖的时间节点已经越来越近,相信接下来会经常看到插槽拍卖相关消息。

央财数字财经研究中心主任:正确理解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数字财经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标题:《陈波:正确理解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开展,近期关于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受到热议,其中讨论最多的是数字人民币与数字美元的关系。有不少观点认为,数字人民币会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国内对这一话题也非常重视,甚至存在着将数字人民币视为国家安全威胁的倾向。

BSC和Heco上的DeFi生态究竟如何?让我们拿数据说话

DeFi 生态的分流现象: 自 2021 年初以来,以太坊上公链的 DeFi 生态发展趋势放缓,鲜有现象级应用问世,总锁仓量(TVL)在 350 至 450 亿美元区间震荡,作为底层基础设施的以太坊公链手续费高、可扩展性差等问题被再三诟病。

晚间必读5篇 | DeFi收益耕作风险知多少?

1.金色观察丨DeFi收益耕作风险知多少? 如今,DeFi收益耕作依然非常受欢迎,那么作为“加密货币农民”的你知道身上承担的风险有多少吗?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

独家 | 智能合约的审计报告是什么?又该如何去审读

本文由“Fairyproof Tech”原创,授权“金色财经”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买一件产品或者使用一个服务,通常首先关注的就是这个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越贵、和我们切身利益关系越大的产品或服务,我们就越关注它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