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 再一次上了币圈热搜,这一次,EOS 创始人 Daniel Larimer(简称 BM)宣布辞去自己在 EOS 母公司 Block.one ?的 CTO 职位。
这封辞职公告发了两遍,一遍放在了 HIVE Blog,一遍放在了 Voice,其他的主流社媒体 Twitter 都没有,而这两个平台,是 BM 曾经和现在的社交平台。
辞职公告中,BM 并没有表露太多新的想法,他说,「仍然会继续创造自由市场、确保自由、正义。」这正是他曾经创造 EOS 的初衷。
不忘初心的 BM,接下来要去哪里了?
如果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BM 的离职是有征兆的。
今年 1 月 4 日,他在 Twitter 上曝出,「Block.one」 ?的 CEO Brendan Blumer (BB) 控制了 Block.one ?和所有的产品/服务发布事务,他所能做的就只是在 BB 追求的范围内给出建议。他有大计划,喜欢干大事。」
言外之意,BM 表示自己没有什么话语权,都是 BB 在负责。
截图来源:Twitter
我们以 BM 的角度,环视一下自己所处公司的四周。Block.one 的 CEO 是 BB,CMO 是 BB 的妹妹 Abby Blumer,BB 的母亲 Nancy Kasparek 在 2018 年从美国银行离职后,转而「帮助儿子管理 EOSVC」,至今有 3 年。
看起来,Block.one 越来越像一个「家族企业」,而 BM 并不在这个家族里。
虽然 BM 对自己的辞职也做出了解释,他说「监管越来越严格,他不希望创新受到监管。」但这样的解释也很难被所有人接受,EOS 早已选择缴纳 2400 万美金的罚款与监管机构 SEC 和解,监管也许是一部分原因,但真正的原因谁也不知道了,人们能够记得的,是 BM 的三次创业,与三次离开。
Unicly与Sushi合作推出全新NFT分割拍卖机制:NFT交易协议Unicly宣布与Sushi合作推出全新的NFT分割拍卖机制,并计划与SushiSwap合作打造uSUSHI NFT藏品。其首次uToken MISO拍卖(Genesis Mooncats Collection)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5日上午11:00(北京时间晚11点)举行。此外,SushiSwap据报正在开发自己的NFT平台,名为Shoyu(酱油)。Shoyu全面运营后,有望强化Unicly和SushiSwap的进一步协同效应。[2021/6/30 0:16:40]
2013 年,BM 和 Charles Hoskinson 创立了 Bitshares(比特股),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服务器分散在全球各地,每秒可以处理 10 万次交易请求。他雇佣了一个团队,首次提出了 DPOS 的概念。
2015 年,BM 还与部分开发者共同成立了名为 Cryptonomex 的公司,拿到几十万美元的融资后专心解决技术问题。经过 6 个月的开发,公司发布基于石墨烯(Graphene)技术的区块链软件 BitShares 2.0,并授权给社区使用。
当时,比特股主要由 Invictus Innovations Inc. 主导,这家公司持有比特币,但由于低迷的行情,公司资产缩水了一半。BM 意识到可持续性现金流的重要性,但他错误选择了增发 5 亿比特股,并将 DNS/AGS/PTS 持有者权益强制合并的方式解决,导致社区分裂。
早期的 BM
2015 年 11 月,在一次关于是否要调低交易费用的社区投票中,BM 被大股东以 7:4 的投票结果击败了。或出于伤心,或处于愤怒,BM 离开了比特股。
2016 年年初,BM 和 Ned Scott 共同创立新项目 Steem。后者是一个基于石墨烯技术的区块链社交平台,两人达成一致,BM 专攻技术,Ned Scott 则担任 CEO。很快,新公司拿到 22 万美元融资,并顺利推出了 STEEM 代币。
就在大家以为 Steem 还在顺利发展的时候,2017 年 3 月,BM 突然离开 Steem,表示已与 Ned Scott 达成友好协议,同时他不再担任该项目的股东。
截图来源:Steemit
一个月后,BM 和 BB 创办 Block.one ,筹备新的项目 EOS。在风投的追捧下,Block.one ?不仅顺利完成了 42 亿美元的 IC0,还拿到了 Galaxy Digital 创始人 Mike Novogratz、PayPal 创始人 Peter Thiel 和比特大陆等知名投资者/机构的投资。
在完成融资后,推进 EOS 开发和搭建生态成了 BM 主要工作,从竞选节点,到主网上线,再到 DApp 开发与落地,EOS 在 2018 年迎来了高光,代币价格一度触及 22 美元。但随着熊市降临,加上 Block.one 对监管环境的判断,团队逐渐远离与代币价格相关的运营。
没有官方团队主导的 EOS 社区,开始进入「自生自灭」的状态。
社区对 Block.one 的不作为怨声载道,最近一年,除了推出企业服务产品 EOSIO for Business 和母公司 Block.one 持有超 24 万枚比特币、价值超 70 亿美元等寥寥几个让人传阅的消息外,其他关于 EOS 的消息,大多都是嘲讽。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BM 还没有放弃自己的 Voice 平台,为了 Voice,BM 甚至放弃了 Twitter 和 Telegram。
在 1 月 9 日,BM 在 Twitter 上表示「是时候离开 Twitter 了,如果想关注我,请在 Voice 上关注我。」
在 EOS 的 Telegram 大群中,「Daniel Larimer」的账号显示为「deleted account」(被注销的账户),这显然是 BM 刚刚注销的,就在辞职公告的消息发酵后,BM 还用这个号在群里做了解释。
显然,他在 Telegram 群内的回应更有信息量。
BM 说他在负责 EOSIO 的这段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新想法,发现了一种加密货币的新的博弈,这部分市场仍然未知。
关于这个新的发现,他解释说,「这种假设的代币会是更局限于货币定位,不会比 EOS 的应用范围更广泛。」最后,在强调完自己并不是在宣告自己要做新项目后,BM 注销了 Telegram。
不出意外的话,BM 接下来的发声将会更集中在 Voice 上,这个被 BM 称为「改变世界」的平台还远没有做到改变世界,BM 近期频繁在 Voice 上发声,远比之前更加频繁。也许下一个新项目,我们只能在 Voice 上看到了。
无论是比特股、Steem 还是 EOS,BM 可以说是一位天才程序员,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或概念大多是开创性的,也被后来的创业者不断地验证。
在 BM 自述离开 EOS 的文章里,他提到「不希望自己的创新受到政府监管机构的限制」,会继续「创造自由市场、确保自由、正义。」近两年,由于趋严的监管环境,Block.one 支付了高额罚款,解决了当初未经注册而违规的 IC0 操作,但为了更稳妥、安全地运行,Block.one 这两年几乎没有对 EOS 社区、币价进行「干预」,试图尽量减少违法的可能。
对监管的迎合,似乎违背了 BM 的初衷。
早在 5 年前 BM 的自传里,他就曾提到,自己要致力于寻找自由市场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安全的声明,自由还是财产。
从最早参与推广比特币,到创建比特股,再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创建 Steem,以及后来的 EOS,至少说这些项目开始都是基于 BM 的初衷。这一次,BM 辞职了,与其说他离开了这个逐步成型的「家族企业」,不过说后来 EOS 的发展,已经跟 BM 的最初设想大不相同。
而离开了 BM、手里拿着价值超 70 亿美元比特币的 Block.one ,能否带领 EOS 走出社区普遍失望的低谷,至少目前来看,还很难做出判断。
DeFi流动性挖矿火爆一时,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参与。为了方便投资者及时了解DeFi挖矿项目的相关信息和挖矿流程,金色财经推出了“金色说明书”系列挖矿教程。本文为金色财经和火币生态链联合推出。 DYOR警告:本文为DeFi爱好者社区制作,不代表任何投资、咨询建议。本教程与任何公司、组织、个人无关。
一、事件汇总 事件1:?2020 年 12 月 20 日,伊拉克宣布将其货币兑美元贬值约 20%,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货币贬值幅度,因为财力匮乏的伊拉克政府,正面临因原油价格低迷导致的经济危机,其央行正在采取措施避免耗尽外汇储备,政府也在近期寻求以预付款交易形式,来达成一项长期原油供应合同。
由于近期比特币,以太坊价格不断上涨,参与DEFI的链上交易成本不断提高,对于很多用户来讲,收入已经无法覆盖gas费,所以近期二层协议开始逐渐显露出优势,新老项目都开始频频出招,本期视频我们来解析什么是二层协议和零知识证明。本期由金色财经和Bitouq联合推出,由专栏作者陈默出品,授权金色财经独家发布。每周三,周五固定更新。周末不定时更新。
1.金色荐读 | 比特币和商业周期 本期金色硬核从另一个独特角度来认识比特币,即比特币如何防止经济周期,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长久以来,人们被灌输认为,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现象,但真的这样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是什么导致的经济周期?又如何防止呢?本文或许能提供部分答案。以下为正文。
作为以太坊平台最老牌且最流行的钱包工具,「MetaMask 什么时候发币」是个不断被问起的问题。现在,关于 MetaMask 即将发币的传言再次四起。
北京时间周五凌晨,比特币首次触及4万美元大关,不到一个月上涨一倍,2021年以来累涨超1.1万美元,推动加密货币市场的总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 追踪机构CoinGecko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加密货币市场的总市值提高了四倍,达到了这一里程碑。策略师列举出的驱动因素包括投机性散户交易者、追随趋势的量化基金、富人乃至机构投资者的旺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