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最早的货币是贝壳,称之为“贝币”,在4000多年前,整个的东亚、印度次大陆、大洋洲、非洲都在将贝壳当作货币,当时的贝壳可谓是国际通用货币,这大概就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全球化”。
那么,问题来了,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是不是都是当时的百万富翁呢?在海边捡贝壳,能发财吗?
阿拉伯商人使用贝壳当货币,1845年绘制第一:香烟也能当货币
中国西汉时期的著作《史记·平准书》中记载道:“太史公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其实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当作金钱来使用。龟、贝、金、钱、刀、布都可以,龟指的是龟甲;贝是贝壳;金在商周时期,主要是指青铜;钱则是指铁铲;刀是指兵器——刀;布就是布匹,麻布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货币,《诗经》中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形状各式各样,当时虽然使用铜钱作为货币了,但是,仍然模仿原先的一些货物的形状,齐、燕、赵流行刀币,刀币像一把刀;郑、卫流行布币,战国时期的布币不是一块布的形状,而是模仿农具铲;钱其实也是一种铁铲,这是“钱”字最初的本意;金则是指青铜器。金、钱、刀、布都变成了金属,龟、贝仍然是有形的龟壳和贝壳,不过,楚国的货币蚁鼻钱则是模仿贝壳制造的,是铜贝。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铜刀在夏商周时期,其实任何有使用价值的货物都可以当作货币,甚至农具也能当作钱,汉语中的“钱”就是铁铲的意思。贝壳不是唯一的货币,但是,在众多的货币当中,是有一种货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的,《盐铁论》中说:“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
春秋战国时期,贝壳、农具都做成了青铜的货币,但是,携带起来非常不方便。秦、赵、魏出现了一种更先进的货币,称之为“圜钱”,圜钱就是圆形圆孔的铜币。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也统一了货币、文字和度量衡,于是,货币就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铜钱了,铜钱的使用一直延续到了晚清民国时期。
唐代的铜钱在中国古代,铜钱一直是流通货币,但是,铜钱只用于小规模的商品交易,大宗商品交易使用的是黄金、白银,这就是所谓的“金条”、“银锭”。其实,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太会使用到银锭和金条,因为白银和黄金都是贵金属,非常昂贵。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白银是碎银子,大块的银锭、银元宝其实是作为贮藏货币使用的,古代没有银行,人们一般把巨额财富换算成黄金、白银收藏起来,埋在地底下,有些白银和黄金被埋藏起来之后,因为各种特殊的原因,被原来的主人遗忘了,于是,就被现代人发现了。
任何货物都可以当作货币,香烟其实也可以,在现代社会的一些监狱里,犯人常常将香烟当作钱来使用,在监狱里,香烟比较常见,但因为与外面的世界隔绝,香烟又相对比较稀缺,而且还有使用价值,所以能够成为特殊的货币,实现以物易物。
铜钱、香烟都可以当作货币,但是,作为货币来使用的贝壳则是比铜钱、香烟还要稀缺的商品。贝壳其实就是后世的黄金和白银,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二:贝币非常昂贵
我们现在的纸币,是用数字来衡量大小的,但是数字也是有单位的,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10分为1角,10角为1元。美元的单位是元、分,100美分等于1美元。因为是十进制,所以,我们往往忽略了纸币单位的存在,实际上,元是用来进行大宗货物交易的,角和分则是小规模的商品交易。古代的货币是金属货币,大宗货物交易用的是黄金、白银,小规模的商品交易使用的是铜钱。
贝币其实与黄金、白银一样珍贵,并不是到了海边,一捡就能捡到一大堆的那种普通贝壳。
曾经作为货币的贝壳从出土的贝币来看,当时作为贝币的贝壳,其实都是“宝贝”,有虎斑宝贝、环纹货贝、阿文绶贝、拟枣贝、货贝等等。海贝当中有一个科,叫做“宝贝科”,如同陆地上的猫科、马科、牛科动物一样。
属于“宝贝科”的海贝,现在一般都是珍稀野生动物了,这些海洋生物的贝壳在古代甚至往往比虎皮、鹿皮还要贵,还要美。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贝壳:
虎斑宝贝,俗称虎皮贝,是黑星宝螺的贝壳,这种生物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虎斑宝贝的表面光滑,如同瓷器的珐琅质,非常的漂亮。
虎斑宝贝环纹货贝,俗称白贝齿,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但主要位于暖水区,我国的南海盛产环纹货贝。
阿文绶贝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分布比较广泛,阿文绶贝又称之为“阿拉伯宝螺”,之所以被称为“阿拉伯宝螺”是因为这种海贝的贝壳花纹形似阿拉伯文,阿文绶贝在我国一般俗称“紫贝”,紫贝有药用价值,虽然不是很名贵,但也不是普通的贝壳。
拟枣贝分布在浅海区,常常隐藏在礁石之下,拟枣贝的贝壳也十分的漂亮。
货贝又称“黄宝螺”,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的暖水区,贝壳的颜色从浅黄到深黄,表面有一层珐琅质,非常的光滑、漂亮。贷贝本身就是一种装饰品,具有审美价值。
非常漂亮的环纹货贝因此,能够成为货币的贝壳,都比较的珍贵,符合物以稀为贵的特点。能够成为货币的贝壳,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做装饰品,在这一点上与后来的黄金、白银是类似的,黄金和白银也可以制作成首饰。
第三:贝币为什么会被淘汰?
既然贝币比较珍贵,还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那么,为什么后来的人类再也不使用贝壳作为货币了呢?因为人类的金属冶炼技术进步了,黄金、白银的产量越来越多,金属货币取代了贝壳,贝壳毕竟是海洋里的生物资源,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贝壳不够用了,人们宁愿将铜制作成贝壳的样子,也不愿意使用真的贝壳了。金、银、铜、铁的数量虽然多,但是,到了北宋时期,铜的产量,也明显不足,以致于出现了“钱荒”,汉唐时期,铜钱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财富是以铜钱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的,到了明清时期,主要的流通货币变成了白银,为什么从铜钱转变为白银了呢?因为没有足够的铜矿。实际上,明清时期,以白银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也没有那么多的银矿,但恰恰在此时,新航路开辟了,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欧洲人在美洲开采的白银,通过贸易流入到中国,才支撑起以白银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货币体系。
北宋时期出现纸币,与铜钱供应不足有关如果现在全球的财富用黄金、白银计算,那么,黄金和白银的数量也会明显不足,所以,金属货币必然会被纸币取代。我们现在使用纸币为流通货币,但是,有的学者认为全球的金钱总额有90%以上,其实是没有实体纸币的,仅仅是个数字而已,这些代表财富的“数字”,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印刷出纸币出来,因为纸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在计算社会财富的时候,连黄金、白银、铜、铁、纸币都不够用,想想看,身为生物的贝壳,够用吗?如果人类一直使用贝壳作为货币,那么,地球上的海贝也许早就灭绝了,自身的生长速度、繁殖速度跟不上人类社会的财富增长速度。
使用贝壳作为货币,那么,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是不是比生活在内陆的人们富裕呢?其实并不一定!短期来看,生活在金矿、银矿周围的人们,“近水楼台先得月”,会首先富裕起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金、白银的价格最终会被拉平。
欧洲出土的银币我们以金矿为例来说明“差价”的问题,地球上的金矿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A地的金矿资源十分丰富,黄金多了,价格就便宜,B地的金矿资源非常稀缺,黄金稀缺了,价格就高昂,商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了,于是就把A地的黄金运送到B地出售,低价收购,高价卖出,赚取差价。随着时间的推移,A地的黄金需求量会持续增长,甚至出现了金矿的产量跟不上需求量的问题,然后,A地的金价也开始上升。A地有大量的黄金被运输到B地后,B地的黄金价格也慢慢下跌,最后,A地与B地的黄金价格就持平了。贝壳也是一样的,海边虽然盛产贝壳,但是,一旦成为货币,就会有大量的商人从这里收购海贝,将其运输到内陆,最后,全世界的贝壳价格就基本持平了。生活的海边的人类,必然是要出售海贝的,否则的话,他们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物资呢?黄金、白银、贝壳这些东西,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当衣服穿,人们将地底的黄金、白银开采出来,将海里的海贝捕捞上来,必然是要交换的,况且开采贵金属,捕捉海贝,本身就是要付出成本的。
当贝壳不是货币以后,贝壳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了,4000多年前的人们,喜欢用贝壳当装饰品,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贝壳是财富的象征,有一些想象的成分在里面。现在的人们喜欢佩戴用黄金、钻石制作而成的首饰,其实也是因为黄金和钻石是财富的象征,黄金、钻石的颜色和形状,无可否认,是漂亮的,但是,这并不是地球上最漂亮的颜色和形状。
当贝壳失去了货币的地位以后,人们也就不在追求贝壳了,很多漂亮的海贝甚至被现代人给遗忘了,如果我们不去专门研究贝壳,还真不知道地球上有如此众多的、漂亮的贝壳的存在。
一、分叉的起源 比特币之所以会出现分叉,是因为比特币社区对“比特币扩容”的主张不一致。 第一类,大区块派 主张扩大区块来解决拥堵问题,直接对马路进行扩建,把一车道扩成两车道、八车道,或者车越多就.
如今,美国和伊朗之间紧张局势的风险有所缓解,黄金价格似乎立即做出了反应。随着投资者似乎转向风险更高的资产,黄金价格目前已从2013年以来的近期高点回落.
刚开始,泽尻推说胶囊是前男友留下的物品,与己无关。之后,又传出英龙华承认自己10多年前就开始一直使用大麻、MDMA、LSD、可卡因.
区块链,这个之前主要在IT和金融领域被广泛讨论的概念,因为中央局一次集体学习而迅速在普通民众间成为高频词和“网红”。一时间,与区块链有关的概念、技术和产业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ICC、BZC、BTA……这些英文缩写您认识吗?投资100元能赚100万,这种盈利回报您见过吗?大企业家甚至中央领导都参与了项目,这种背书您相信吗?上述如同天方夜谈的东西.
欧洲最受欢迎的电动踏板车NiuN-GT,将于2020年春季在日本推出。其特点是可以与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各种功能,例如运行历史记录和远程控制安全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