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ThePrimedia研究员Spike
原文编辑:ThePrimedia发起人JerryCrypto
DID:DecentralizedIdentity?
DID: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
当我们在Google检索DID一词时,首先会跳出的是其医学解释——“多重人格障碍”,而非我们熟知的去中心化身份概念。与DeFi、GameFi、NFT、DAO这些概念相比,DID是一个被极度忽视的领域,并未引起投资机构以及技术开发者足够的重视。
在把基于Web3的更丰富、更多元的生态系统称为去中心化社会的语境下,我们认为DID是构建DeSoc的关键环节——实现Web3原生应用。此前,我们曾经寄希望于NFT“非同质化Token”独一无二的特性,可以完成Web3中用户的身份确权和资产确权。但实际上,一些NFT艺术家和创作者正饱受抄袭和欺诈的困扰——比如NFT平台Rarible拍卖了Marvel'sSuperHeroAdventures设计师DerekLaufman的作品,而设计师本人并不知情,这可以说一点都不Web3。
创建一个共享的、灵活的、有弹性的身份层是势在必行的:DID是一切数字要素的流转中枢。随著DID被更多用户和Dapp采用,一切数字要素的处理权限都要掌握在用户个人手里,用户并不会被限定在一个单一的应用生态系统之中,用户也不需要受困于多个账号、密码记录的迷雾之中;而只有在DID赋能的基础上,DeFi、GameFi、NFT和DAO等Web3应用,以及DeSoc、元宇宙这样宏大的未来场景,才会绽放出更为精彩甚至是伟大的叙事——这个主题会在下篇有所讨论。
Netflix在Decentraland中打造动作片“灰影人”的元宇宙体验:金色财经消息,流媒体巨头Netflix拉丁美洲部门已与Decentraland合作,在其中再现动作片“灰影人”(The Gray Man)的场景,并探索品牌可以与粉丝建立虚拟联系的新互动方式。Decentraland重现了改电影中的迷宫场景,用户必须通过证明他们对情节的了解来导航。
此前报道,Decentraland已与三星、耐克和可口可乐等主要品牌合作,该平台最近还举办了元宇宙时装周,包括Dolce & Gabbana在内的奢侈时装公司举办了时装秀,展示了他们最新的可穿戴设备。[2022/8/6 12:05:57]
我们将把全文分上、中、下三篇依次发出。
凡是链接,皆为DID。这是一个由用户控制自己的身份权限与资产权限的基础设施,成为用户进入Web3时代的必经之路。
我们可以把去中心化网络世界当成一个既定的“黑盒”,假设已经存在一个Web3.0网络,而我们现在要和它进行交互。根据过往网上冲浪的经验,我们会拿起手机或者打开浏览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互联网历史的简要回顾,浏览器、WWW、HTML、网景公司等名词一起构建成了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网络的构成要素,而智能设备,尤其是iPhone等移动终端直接占据了“移动”互联网的全部大门。
币赢CoinW将于1月15日17:00 在DeFi专区上线HBT:据官方消息,币赢CoinW将于1月15日17:00 在DeFi专区上线HBT/USDT交易对,并开启上线奖励。据悉,HBT(HyperBC Token)是HyperBC发行的去中心化加密资产,是流通于HyperBC生态中的权益通证,其发行目的是帮助加密货币理财参与者进行价值储藏、价值流通和价值寻找。HBT持有人不仅可以享有全生态的相应权益, 还可以深度参与HyperBC未来的发展规划与决策。
HBT是基于以太坊发行的ERC20通证,总量10亿枚,只能通过参与HyperBC金融生态中的加密资产挖矿、借贷、保险等业务获取,无预挖,无众筹。详情点击链接:[2021/1/15 16:14:51]
那麽,是时候探讨一下何种形态的DID产品会是进入Web3.0世界的入口。从目前DID赛道的发展来看,很多项目仍在摸索阶段,基于DID的生态也在草创阶段。ThePrimedia的分析并不局限于那些自称为DID的项目,这里的DID是一种扩展性的概念,能作为交互入口都可以视为DID。我们希望可以抛砖引玉,给大家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之所以把钱包归类为DID,是因为钱包在跟Dapp进行交互之前,已经完成了地址核验、链上身份认证、应用签名授权,甚至包含真人KYC信息等步骤。
虽然钱包本身并不会存储这些敏感信息,但进行以上操作的流程也足以构成一个DID应用的全部功能,只需要我们把DEX等DeFi应用切换成社交、NFT等Web3.0应用即可,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币赢CoinW将于12月01日16:00在DeFi专区上线CTK:据官方消息,币赢CoinW将于12月01日16:00在DeFi专区上线CTK/USDT交易对。
据悉,CertiK Chain是一个使用Cosmos SDK构建的委托权益证明(DPoS)区块链基础设施。项目旨在为其他区块链底层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提供代码安全保障。
CTK代币是该平台的原生功能型代币。详情点击原文链接。[2020/12/1 22:43:44]
问题是我们一定要这麽做吗?
事实上,钱包作为登录器的最大问题在于审查的敏感性,这来源于两点,第一,钱包主要交互对象仍旧是DeFi应用,受到的监管压力与日增加,一个受监管的入口可能会让我们避免下一次UST-Luna的崩盘,但这显然不是Web3.0社交的主流方向;第二,在俄乌冲突期间,Metamask对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IP地址进行封禁,如果我们因为厌恶Facebook侵犯我们个人因素而拥抱DID和Web3.0,那麽我们再次选择一个相同物种缺乏逻辑上的合理性。
我们继续推演一下,如果一个纯粹的、抗审查的钱包是可能集成DID功能的吗?
首先,钱包服务商具备向DID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流量争夺战仍在持续,典型的就是Metamask推出MetamaskSwap,独立地址已达1,246,780,更有Metamask直接支持法币购买加密货币,这在事实上已经是在抢夺DEX和CEX的利益。如果Web3.0继续发展,钱包应用没有道理不去抢夺这部分流量。
Encode Club创始人:锁定在DeFi中的资产总价值被高估超28亿美元:金色财经报道,根据链上数据资源DeFi Pulse的数据,锁定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中的资产总价值最近已超过60亿美元,目前约为63.2亿美元。然而,Encode Club创始人Damir Bandalo的最新研究发现,这一数字有些过高。Bandolo表示,锁定在前15大DeFi协议中的实际价值应该为35亿美元。这意味着在DeFi协议中锁定的总价值被高估了超28亿美元。[2020/8/19]
其次,钱包作为链上地址的直接“包裹”层,本身就具备成为承载一切入口的天然扩张趋势。从Web2.0的经验看,平台经济的扩张之所以能够成功和功能的丰富性与集成化是分不开的,而链上地址并不属于钱包所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未必不可行。
最后,目前DID赛道的最大问题在于功能和界限的不清晰,仍旧处在探索期——问题在于是由钱包来集成DID,还是会有新的DID产品形态?
人类是具备历史思维惯性的生物,如果一种思维存在于过去,那麽也很有可能活到现在和未来。这种思维看起来一点都不新潮,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比如TCP/IP协议,这是最早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但我们进入Web3.0世界,也很难直接取代这种协议。
基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可能性,我们期待社交媒体作为Web3.0的DID。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可以划分为两种路径:
锁定在DeFi中的BTC数量超3200枚,本周跃升近45%:5月16日消息,根据DeFi Pulse的数据,ETH锁仓量自2020年1月达到323.5万的峰值以来,一直在持续下降。目前有260万个ETH被锁定在DeFi中,其中Maker占50%,其次是Compound和InstaDapp。同时,锁定在DeFi中的比特币数量则明显上升。在3月15日前,BTC锁定的数量一直保持在1700枚左右,随后两个月内持续上升,在经历本周大幅攀升近45%后,目前数量已超过3200 BTC。(Bitcoin Exchange Guide)[2020/5/17]
lensprotocol为代表的Web3.0原生社交媒体
LensProtocol可以说是深孚众望,一出生就在没有实物产品的前提下吸引了众人目光,这款由Aave团队打造的Web3.0社交应用推出2022年2月份,更接近于B端基础层的概念,希望其他社交应用能基于LensProtocol来打造属于自己的dapp,比如由官方推出的示范应用——LensFrens,基本可视为去中心化的Twitter,用户可在其中关注与自己相似的用户。
如果当用户量滚动起来,社交会带来滚雪球效应,瞬间成为主流DID工具是自然而然的事。问题是,社交应用具有相当程度的用户黏性,马斯克曾多次宣布退出Twitter,但随后都会重新“回归”,甚至还要购买Twitter,而不是收购lensprotocol。
本质上,推广DID和Web3.0社交工具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问题,用户并不会因为你是Web3.0就会选择你弃用Twitter。但量变引发质变,总会有个临界点,目前需要完成对用户和市场的双重教育,才有可能真正看到DID的成型,从这一点说,LensProtocol的探索具有先行者意义。
Masknetwork为代表的“结合”Web2.0和Web3.0的插件型社交媒体聚合工具
MaskNetwork并不是新势力的代表,我们主要是吸纳它的思路,如果直接推广Web3.0原生应用耗时耗力,那麽直接融合现有社交应用并在其基础上推广Web3.0就有可能成真。
这个思路乍看非常讨巧,相当于从程心的五公斤小宇宙,每个人都从Twitter、Facebook、ins上“盗取”一点点人脉和内容,最后积少成多,把众人吸引进新的Web3.0世界,而MaskNetwork也会成为事实上的DID,而且是链接两个世界的双重出入口。
但聚合工具本身就存在问题,不同社交工具的用户人群和内容导向并不相同,聚合在一起徒增无效链接,而不会真正产生愿意为新平台贡献内容的真实用户。
两相对比之下,原生DID应用更有成功的可能——不一定会是某个DID应用,但一定是原生的DID赛道。
ThePrimedia把最符合DID概念的登录器安排在居中章节是有意为之——希望不要就DID谈DID,不要拘泥于应用罗列和口号式“布道”,而是重点关注产品的功能。从钱包出发,进而谈到社交工具本身的DID化,再推进至登陆器本身,表达的是DID更多是依附于Web3.0的思路,这是一以贯之的看法。
没有家产,要门何用?本节主要以Unipass为例,因为这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产品形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简单而言,Unipass可视为微软的Authenticator去中心化版本,是最符合DID定义的产品,牢牢从个人身份识别和登陆功能入手去搭建自己的产品。
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看待Unipass。第一是个人需要独立的、区别于链上地址之外的DID工具吗?链上地址作为身份标识符其实是有问题,不同的链可能是不同的,最典型的就是比特币和以太坊就需要两个,很多用户已经受够了账号和密码的记录本了。而在未来进入互通性的、融合的Web3生态系统,必然需要一个身份中心,它具备掌握用户一切数字要素的中枢功能。从这个角度出发,把单独的DID作为入口是有其道理的。
第二,新的DID形态可以取代钱包作为默认登陆工具吗?如果第一点是乐观的,那麽这一点是很悲观的。钱包,尤其是Metamask能成长为默认登陆工具是激烈市场竞争的结果,其出发点是每个人都有脱离交易所安全持有自身资产的需求,这是一种真实并广泛存在的需求。
但是登陆器并无沉淀资产的功能。在用户单独使用某一种登陆器和众多Web3.0应用统一支持某种登陆器之间就会存在差异,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登陆器之间要首先相互打通,或者支持某种统一、标准的交互协议。从目前来看,我们只能说还有一段市场推广和用户习惯培养的路要走。
并且,登陆器还要在轻重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如果产品形态过于简单,那麽可被替代性太强,难以真正形成用户数量的沉淀;但是如果做的过重,在登陆之外做加法,比如增加对资产的支持、增加对社交内容的支持,那麽就会直接和这些应用产生利益冲突。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期待可以看到更为聪明的开发者可以给出卓有实效的实践和探索。
其他:域名、邮箱
作为本节的结尾,简要讨论一下以ENS和邮箱为主的个人身份是否有发展为DID的可能。
-ENS主要功能是什麽?
个人Web3.0网站的域名呀?
Twitter后缀?
这当然是个玩笑,主要原因在于建立个人网站这事其实是个技术活,即使在各种云端等SaaS工具非常完备的情况下,依旧耗时费力,并且部署完之后,要持续进行维护,包括ENS域名本身也要持续付费,如同你咬牙买了辆豪车,但发现维护费依旧是不可承受的放血槽。
这种特性决定了域名只适合机构和极客等用户,技术门槛阻碍了大多数人自如使用这一产品,如果要作为DID,也更适合机构用户用来和个人进行交互。
-邮箱呢?
邮箱在登陆功能上面没有问题,但是只适合作为点对点的交流工具,发邮件和发Twitter本身是不同的使用场景,群发邮件再回收信息不适合日常沟通,更适合正式行动和营销工具。
在谈论如此多的可能入口之后,理解一下为什麽一定需要DID——或者说,假设DID是入口,一定正确吗?目前,我们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淘宝等电商平台,这些软件以及他们组成的生态,凭借便利程度让我们进入了真正的Web2.0时代。
公告編號2022070701各位關心ZBG的投資者們和項目方:ZBG平臺現已恢復FIL的充提幣.
尊敬的ZB用户:??? ????ZB.com作为早期投身区块链事业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为用户创造价值,为行业发展贡献能量.
金色财经报道,三箭资本与匿名NFT收藏家文森特·范·多夫合作推出了StarryNightCapital,这是一个NFT基金,目标是筹集1亿美元.
公告編號2022070501各位關心ZBG的投資者們和項目方:Filecoin(FIL)将于区块高度1,960,320进行网络升级,为支持本次升级.
尊敬的用户: 当平安夜的钟声即将敲响,圣诞的气息也在世界每个角落逐渐蔓延,冰雪挡不住节日的热情,PandaFe熊猫特别推出“圣诞迎新欢乐颂”活动,新用户可参与活动领取暖冬圣诞礼.
尊敬的Tbitex用户:由于市场因素,BSV币种的公开指数源越来越少,BSV/USDT永续合约币对价格极易被不法分子进行操控,对用户正常交易存在潜在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