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Hahaho?@DAOrayaki.org
播客地址: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9286970
如今的以太坊,饱受着“过度金融化”,深度仿制、女巫攻击、隐性中心化、无政府资本主义、过度协作等一系列诟病,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迄今为止,其最主要的功能依然只是金融和资产交易,这让其作为“世界计算机”的定位越来越不明晰:一个只有“地址”没有“身份”、纯契约化、智能合约化的区块链体系,是无法支撑起一个有效、丰富、社会化形态的应用构建的。全文如下文所示。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点击播客: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9286970
Shaun
2022年5月11日,Vitalik和Glen、Puja共同发表了新论文《去中心化社会:寻找Web3的灵魂》,论文集中讨论了关于新型TokenSBT的概念、应用和实现技术,以此寻求打开Web3的新局面。论文发表后,迅速成为整个Web3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DAOrayaki作为全球第一个把这篇论文翻译成中文版,并连续做了三期Podcast进行翻译解读的去中心化媒体社区,一直保持着对SBT的后续发展进行持续性的深入报道及推广。
如今的以太坊,饱受着“过度金融化”,深度仿制、女巫攻击、隐性中心化、无政府资本主义、过度协作等一系列诟病,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迄今为止,其最主要的功能依然只是金融和资产交易,这让其作为“世界计算机”的定位越来越不明晰:一个只有“地址”没有“身份”、纯契约化、智能合约化的区块链体系,是无法支撑起一个有效、丰富、社会化形态的应用构建的。
墨西哥电影三杰之一的冈萨雷斯曾在他著名的电影“21克—生命可以有多重?”中,对灵魂的重量进行了影像化的隐喻。“在人死亡的瞬间,会失去21克的重量,那便是灵魂的重量”,面对过度金融化的以太坊,SBT的提出,似乎就像是那个能让它置死地而后生,凤凰涅槃的四两拨千斤的只有21g重量的灵魂?
所以问题是,今天SBT在概念化,变为实际应用场景化这条路上,到底走了多远?离设计的初心是近了还是远了,SBT的功能是被理想化了还是有更多未被发掘的潜能?承载了灵魂的Web3,是会重装上阵还是更加步履维艰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邀请了在业内对SBT有深入研究并真正参与建设的Will老师,一起开启今天的话题。
只有21克重量的灵魂,会是Web3不能承受之轻么?
首先有请Will老师跟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Will
大家好,感谢DAOrayaki组织本次活动。我是Will,也是SolvProtocol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以太坊标准协议EIP3525的Proposer,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做交流分享,今天大致分享的内容一方面是对之前分享过的SBT内容的再深入探讨,另外是自己跟SBT的渊源,以及现在进行的工作。
OpenAI CEO:ChatGPT已突破百万用户,对话费用平均只有几美分:12月5日,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OpenAI 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 于上周三推出,截至今日已突破 100 万用户。并在回复推特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时表示“每次对话的平均费用可能只有几美分”,正试图找出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并压缩费用。[2022/12/5 21:23:50]
Shaun
在开启探讨之前,首先恭喜SolvProtocol团队的EIP3525正式进入以太坊标准库,感谢Will老师及同仁们对前沿技术领域的支持。
凡事如果要聊透,首先必须要追根溯源,当我们在探讨SBT时,首先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拥有灵魂的Web3”这个话题是如何开始广为流传的?
Will
这个话题大家可能了解过相关历史,尤其是DAOrayaki的参与者们。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Vitalik写了一篇有关Soulbound的文章,主要回顾总结了《魔兽世界》里系统设定的特点,并阐述了Soulbound的定义。紧接着在5月份,GlenWeyl,Puja和Vitalik三个人合写了SoulboundToken,把Soulbound的概念延伸到了Token上,并在文章中提出了去中心化社会的概念,认为去中心化社会可以借由SoulboundToken的基础得以实现。
但其实从更广义的层面讲,这个话题从区块链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区块链钱包地址与私钥加密的技术体系,有时很难与现实世界映射,很多人在做类似尝试时,很自然的想到将“身份”引入到区块链。比如说DID,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DID是SBT概念的前身。
并且稍后我会介绍,我在研究关于身份与契约的话题时,会发现其实这件事很早就有人做过相关论述,这跟我们谈到的区块链上引入身份有很大相关性,可能也是一个有关SBT的更深入的解读视角
Shaun
当时我们在翻译Vitalik这篇论文的时候,有社区的小伙伴询问过关于作者背景资料的相关问题,像Vitalik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所以大家对GlenWeyl跟Puja可能会感觉陌生也更感兴趣,您可以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吗?
Will
这个话题我想从我自己跟SBT的渊源聊起。关于SBT的概念,实际上也是讨论去中心化社会的身份的话题;我之所以关注这个话题,也是因为在我自己我跟另外一位伙伴一起做的播客《文理两开花》里,恰好讨论到了身份与契约的话题,有个英国的法学家HenryMaine,在《古代法》里提到,人们从古代到现代社会的进步,也伴随着身份到契约的进步,也就说古代人实际上只有基于家庭部落种族的身份,而因为经济的发展,到了人与人之间可以建立契约关系的新阶段。
SBF:FTX很高兴与 FSCA 合作,双方已开始对话:金色财经报道,2月2日,据FTX创始人SBF在推特上透露:“FTX很高兴与南非金融部门行为监管局(FSCA)合作,并感谢他们让我们注意到这一点。我们不知道 FSCA 有任何外展活动,但很高兴与 FSCA 合作以遵守监管要求,目前已经联系开始对话。”据此前金十报道称,南非加密货币交易者警告称不要使用交易平台FTX和BYBIT,另外去年九月南非金融部门行为监管局曾发布警告要求公众在与 BINANCE GROUP 打交道时保持谨慎和警惕,因为根据 2002 年《金融咨询和中介服务法》(FAIS 法),BINANCE GROUP没有获得在该国提供金融服务的许可无权在南非提供金融建议或中介服务。[2022/2/3 9:28:35]
我觉得这个话题其实跟现在整个Web3的发展其实非常相关,整个Crypto世界的发展也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进步,大家想要去建立一种更加纯粹的契约关系,并能用智能合约来编写我们之间的契约关系。后来我们聊了很多次有关身份与契约的话题,非常巧的是,我们大概在1月初的时候聊到这个话题,还发了一两篇播客的文章,然后紧接着Vitalik在1月2号发布了Soulbound的文章,5月份发了SBT的文章。
初看这篇文章时,我还有些不以为然,文章明显希望通过SBT来建立“身份”的体系,但实际上Token的概念,之前在以太坊上一直是作为“资产”的形态存在,即可交易的可转让的资产;所以在第一次看到SBT的概念时,觉得这件事好像不应该通过以太坊实现,应该是由一种超越区块链的技术体系实现。
但Vitalik文章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后来我开始全面详细的看这篇文章,看的过程中发现Vitalik其实是第三作者,第一作者是GlenWeyl,第二个作者Puja。当时觉得GlenWeyl这个名字总觉得好像在哪见过,后来在无意之中看《激进市场》这本书时,发现GlenWeyl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并且发现整个SBT的社区,包括中文社区和英文社区,很少有人提及GlenWeyl是《RadicalMarkets》的作者。而实际上SBT这篇文章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也来自于GlenWeyl和Vitalik对各自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种反思。这就是要说到背景了,GlenWeyl写的《RadicalMarkets》的内容就是激进市场,是以一种更加经济化、契约化、市场化的模型,来改造现代社会,比如说他提出投票可以不是一人一票,而是由合约的算法实现,每个人的票的权重有多少,书里也提到数据是生产力,相信大家会想到国内的提法,叫数据是生产要素。
书中提出的概念相对比较激进,且逻辑也非常符合从身份到契约的发展过程,但到了SBT这篇文章中,就会发现它完全采用了一个相反的论述,从Vitalik的角度来看,以太坊现在是一个过度金融化,并且只有纯契约的一套体系,这套体系除了金融领域之外,很难跟现实世界建立联系,反过来也无法帮现实世界建立一个更契约化、市场化的体系。
金色微访谈|对话Maggie?Lin:市场对Filecoin的高期待是否会变成一种伤害?:近期随着Filecoin的期货价格不断攀升,IPFS热度水涨船高,被各大平台及投资者视为2020年下半年最吸金的机会!Filecoin高期待的背后是危还是机?IPFS的最佳投资时机在什么时候?该以何种方式切入分Filecoin头矿的一杯羹?
7月21日20:00,金色算力云副总裁Maggie Lin将做客金色微访谈直播间,全方位解读Filecoin背后的投资逻辑、投资时机及投资策略。
此外,金色算力云也为此次直播,空投了众多Filecoin的投资福利,快来扫码抢占领取吧![2020/7/21]
所以GlenWeyl和Vitalik两个人对各自工作做了反思,都认为一劳永逸的想让所有人的关系都通过智能合约来连接的想法不现实,所以只能妥协,让智能合约,区块链,钱包地址的体系,跟现实世界建立一种有效的对应关系,得出的结论就是SBT,就是针对区块链的地址,创建基于社会关系发放的Token来建立社会关系,而不是单纯基于交易,金融建立的关系
Shaun
感谢Will老师,我在拜读您的文章时,发现您对SBT里“身份”的概念有特别独到的见解,您可以跟大家详细的分享一下吗?
Will
我们所说的身份或我自己提倡身份,在英文中指的是Status,而在说区块链身份的时候,往往是指Identity,我们用一比喻,Identity指的是身份证的身份,Status指的是身份地位的身份。
这就比较有意思,中文里我们都用“身份”一词统指,但英文中Identity和Status代表着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比如DID的角度就是通过多方的信息补充ID,在区块链的世界里运行,举例当你需要KYC时你可以通过这个ID做KYC,这是从ID的角度探讨身份。
而SBT是从Status的角度来表达的,SBT的逻辑是,一个地址可以拥有多个不同的SBT,比如可以给你一个以太坊志愿者的SBT,那么你就拥有了以太坊志愿者的身份,如果你从哈佛大学毕业,它把毕业证发到你的钱包地址上,你就拥有了哈佛大学毕业生的身份。所以从这个角度讲,ID一般跟个人的“肉身”绑定,是一个符号,而身份地位却是复杂的。
但恰恰在SBT这篇文章中,没有提到Status身份的概念,他并没有明确的把SBT这种方式,作为Status的一种实现手段。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他想避免把SBT的概念,建立在一个目前整个行业都不成熟的概念之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身份地位”的概念感受很深,但在目前Web3,甚至Web2的领域里,这个概念并没有很好的与技术手段产生联系。
所以我个人也在做相关努力,希望Status这个概念能被整个Crypto社区接受。事实上也确实有了一些进展,前段时间我也看到了一篇英文文章,其中引用了我提过的ContractualStatus和RelationalStatus两个概念。
动态 | 新加坡金管局就Libra问题与Facebook进行了对话:据彭博消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与Facebook Inc.就其推出的新型加密货币Libra计划进行了讨论,不过监管机构仍认为这家社交媒体公司的计划存在重大障碍。MAS董事总经理Ravi Menon表示:尽管Libra有潜在好处,但人们对其运作方式的担忧“并非微不足道”。Menon说:“关键的挑战是弄清这种野兽的本性。它更像什么,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哪个盒子里。目前我们还不确定。”发现Menon和其他一些全球金融体系负责人一样,对Facebook通过加密货币进入受到严格监管的金融业的计划持保留意见。然而,Menon也指出了Libra的潜在好处,它可以提供一个廉价的支付系统,并帮助把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纳入主流金融体系。[2019/6/27]
同时我也为此在推特上跟GlenWeyl进行了互动,把我有关Web3和SBT的文章视频@了他,他也迅速的转发了,所以我想这可能也证明着这个观点正逐渐在变得有影响力吧。
Shaun
那我们接着这个话题往下聊,今天的Web3关于“身份”的困境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在Web3的语境里讨论关于“身份”的话题呢?
Will
我曾和《文理两开花》的另一位伙伴写过一篇文章,叫《Web3的三个支柱》,其中就提到身份。这件事也很契合今天的题目:“生命无法承受之轻”,我觉得非常贴切,因为灵魂在人的生命中占主导地位,但一个几十公斤的人的灵魂只有21克,也就是灵魂看起来很小很不起眼,但在人的整个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很像现在Web3的状况,几乎看不到Status的存在。也有前面提到的原因,Web2在某种意义上就否定人的具体身份,从这个角度发展的区块链技术,也不依赖“身份”的体系。如前面所讲,缺少了这个东西,就像缺少了那21克的灵魂,想把现实社会引入到更契约化,经济化的目标也根本无从实现,会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Status在未来一定会很重要,用我们自己的观点来说,在未来的Web3中,身份应该是三分之一:也就是信息,资产和身份这三个基础设施,才能撑起一个有意义的Web3。
Shaun
那我们可以就您提到的三个支柱深入聊一聊。
Will
我有关三个支柱最早的概念,也是从HenryMaine的《古代法》以及SBT,这两篇文章中综合出来的。从一个人的视角来看,世界上有三个东西与它是一定有关联的,第一个是information,作为一个主体跟信息之间,其实也是Read和Write的关系,这实际上被Web1与Web2两套体系,基本上已经比较完美的解决了。
第二个是资产,在传统Web2的体系中,实体资产归属采用的是信息登记的模式,也就是把资产的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内,根据登记系统决定资产属于谁;到了Web3和Blockchain时代,数字资产被私钥控制。所以数字资产加现实世界的资产,也被Web3与Web2联合起来完美解决了。这也是很多人认为的Web3的名称由来,即Read、write和Own的结合,认为“我”在Web3时代终于可以“拥有”某些东西了。
央视对话今晚播出区块链主题节目:据央视对话微博,今晚21:45《对话》节目将播出区块链相关内容。根据微博文章内容显示,节目或将播出5月28日《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论坛部分内容。详细内容请点击原文链接进行查看。[2018/6/3]
但这个说法其实不太准确,因为在Web3时代也只Own你自己的数字资产,比如你在读了一篇文章后,你就算是拥有它吗?所以“拥有”这个概念只能针对资产,而在Web3时代,它就是针对数字资产。
所以到了现阶段,解决了信息和资产的问题,但身份的问题还没解决,以太坊贡献者、哈佛大学毕业生、芝加哥大学教授的身份跟主体一定不是Read、Write、Own的关系,ID跟Status之间是一个绑定关系,也就是常说的Youare、Iam、Heis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Web2时代是怎么表达的?同时也是大家对Web2时期巨头不满的原因之一,你的身份信息登记到了巨头的系统之中,绑定的关系是在私人数据库中建立的,外人无法获取或无法根据你的意愿转移给别人。举例来说,你的芝麻信用分再高也无法在腾讯的微粒贷中借款。
而今天的Web3,其实也没解决好身份的问题,因为你在区块链上根本就没身份,你在现实世界的身份又被Web2巨头垄断,它们之间不共享,无法为你创造价值。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如果有一个完整的Web3,或者我们希望让现实社会更加算法化,契约化,其实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身份体系,这套体系既具备了信息传递,读取写入的高效性,又具备Crypto领域的保密性及全局性。也就是Web2与Web3两者的中间状态,既有身份,又是一个统一的公开的基础设施,还会有一些保护隐私的基础功能在。
所以身份这个概念,除了信息和资产之外,完全有资格成为Web3的第三根支柱。它既不隶属于Web3的信息体系,也不可能完全被Blockchain的资产体系覆盖或替代。
Shaun
那现有的以太坊会是实现SBT第三根支柱的最好载体吗?
Will
我在之前的分享中开过一个脑洞,现有的以太坊从底层逻辑上,是有一定能力实现Status的,因为以太坊本身的目标就是成为世界计算机,从世界计算机的角度讲,它该有能力实现身份体系。
其次,大家应该知道以太坊有一个WorldState,以太坊作为新一代智能合约和数字资产平台,不完全基于Blockchain,还有一个与Blockchain平行的一套体系:世界状态体系。技术上是通过Merkletree解决的,这套体系使以太坊具有记录全局状态的能力。
此外,State和Status这两个词显然有共同的词根,在技术体系中二者也常互相替代,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记录和改变State的计算机体系,显然也适合记录Status的逻辑。
但凡事都有另一面,以太坊多年来始终向着更加金融化,智能合约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当你用一套体系同时记录资产和Status,就会发现容易把很多东西混在一起。比如最近以太坊在进行Merge,如果分叉成功,会发现里面记录的很多Asset是无法被拆分的,比如USDC,否则就会导致两条分叉链有一笔同样数量的USDC,原本的一USDC就能兑换两美元,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资产的记录规律和Status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在以太坊上构建了去中心化社会,Status一旦分叉,应该是两个分叉上的状态都存在,因为不能阻止大家使用分叉a或者分叉b去继续社会的数据记录,如果你始终用一套技术体系或数据库记录去记录它们的话,肯定会产生矛盾。
所以从这个基本原则来讲,如果我们考虑到身份作为未来Web3的支柱的话,那么以太坊说不定未来会把Asset和Status,对应两套记录方式做一个拆分。毕竟一切都有可能。
如果以太坊不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在身份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一定会有新时代的基础设施出现。所以也是我在第一次看到SBT时的第一反应,或许SBT在以太坊上无法实现,再加上GlenWeyl是微软的研究员,我就在想微软是不是准备进军下一代数据基础设施,然后跟Vitalik联合提出一个新概念呢,说不定微软的下一代云,是要做身份的基础设施。因为我毕竟其实还是技术出身,喜欢从技术的角度去看问题,后来在仔细研究了SBT和相应逻辑之后,我的这个观点不但没有消除,反而还更坚定了。
Shaun
那从技术角度出发,您觉得要实现SBT还需要走多远的路呢?
Will
比较通俗的答案,应该就是分成短中长期。
短期来看,SBT的概念蛮好实现。因为SBT的论文里提到它的基本特性,就是不可主动转让,且发行人可以撤销。这和现行的Token逻辑很不一样了,在数字资产基础上的Token可以转让,不可以撤销。所以短期来看,一个符合这两点特性的智能合约Token就算是SBT了,现在也有很多人在提交有关SBT的标准的提案。我之前也提到过,ERC3525可能是短期内实现SBT的最佳方案。
因为根据两点特性,可以认为SBT天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勋章类,我给你一个身份卡,证明你有某个身份,比如以太坊社区贡献者,但其实在现行技术下,发个ERC721就好了,发个721的Token,给你一张小图片就可以了。
另一类SBT呢,就是刚才举的芝麻信用分的例子,芝麻信用分本质也是阿里发给你,不能转让,出现问题又会扣减,所以芝麻信用分就是天然的SBT,但是这个SBT是个数,它既然是个数字,那么它就应该是ERC20。
那问题就来了,如果想实现SBT,那EIP标准是跟ERC721兼容,还是跟ERC20兼容呢?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当你想推行一个标准,就会发现我得推行一个勋章类SBT标准,还得推行一个积分类SBT标准,这无疑很消耗,但ERC3525实现了这一点,它既有一个ID又有一个Value,ERC3525实现了既可以发勋章类的SBT,也可以发积分类的SBT。????
但事实上3525的提出比SBT概念早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为什么会变成了一个有可能实现SBT的最佳方案呢,它不是为了满足某个具体应用场景做的,它可以做金融票据,可以做存款凭证,也可以做SBT,3525的设计结构和理念更加底层逻辑,用哲学词汇就是它的设计理念更加Ontological,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什么Token,只要适合3525的结构,一定就适合用3525来实现。
所以短期的SBT,其实在以太坊上用智能合约发Token就可以有效模拟SBT的实现。同时我也相信ERC3525的模型,是SBT的有利竞争者,或者说就是最佳方案。
而中期就稍微有点复杂,SBT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有很多篇幅在论述SBT应该怎么实现,比如说把现实世界的数值做哈希上链,形成链上链下的映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链下的某种关系想要上链,比如链下你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当想将信息上链又想保护隐私,该怎么办呢,我就把它做个哈希值跟你的ID绑定,随后只需要把数据的哈希和你拥有的哈希做对比,就能证明。这是典型的哈希上链。
另一种是Merkletree,我在2019年时也提出了一种模型,叫可动态变化的Merkletree。后来SBT文章里也使用了类似模型,后来我查了一下,这个模型是在今年年初由一位项目创始人,也是中国的一位女性,使用一种门动态Merkletree的模型做链下数据到链上的采集,跟我当时提出的模型不太一样。有意思的是SBT论文中提出的模型,我感觉跟我提出的模型比较像,跟年初的模型还不太一样。所以我觉得这应该属于殊途同归吧,这也是技术的特点,它没有独占性或保密性,大家往往在同一个时间段,先后领悟到了一个技术的关键点。
所以会发现SBT这篇文章中,关于SBT的实现,其实是一个中期的视角。发一个智能合约SBT太简单了,并不能实现去中心化社会的链下映射。因为隐私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简单上链就一切都公开了而不管是哈希上链,还是Merkletree的方式,都是某种程度上保护隐私的映射方式。所以要实现一个系统的世界信息上链,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来填补,这绝不是能很快实现的,所以所谓的中期,我觉得肯定是以年为单位的。
而长期,其实更多是一个愿景,就是专门记录身份信息的基础设施的出现,当然这可能更快,比如刚刚开脑洞提到以太坊最近在Merge,可能明年就推出3.0,也许就有类似StatusChain的概念出现。
Shaun
最后一个话题,如果有一天Web3实现了SBT,您觉得它会如何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呢?
Will
其实这个问题还真比较难回答,因为在Web3时代,我们对生活的这个概念的角度都不一样。SBT的文章中也举了一个例子,所谓无抵押贷款,也就是基于信用,基于信用自然就要有身份,而想要在Web3时代有身份呢,就需要SBT。但贷款这件事,不光是有身份能解决的,涉及到信用等等多方面的问题,把问题简单化会使人误导。所以还是要具体场景去不同的看待。
Shaun
我们溯源了SBT概念的产生背景,深入剖析了SBT目前的发展现状,从整条脉络来看,Web3的新局面将不仅仅是SBT论文所描述的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社会,而是基于将SBT的状态互联网概念深入研究后,所形成的新的Web3世界。
SBT概念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随之而来的技术实现,将为Web3的世界带来新的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以及各类应用形态。除了在相关概念和应用层面的创新、实践,包括像SolvProtocol所提交的半匀质化通证标准ERC-3525,都有可能在Web3未来基础设施,和技术标准领域,大有所为。
引用Will老师最新发表的文章中的一段做为总结:去中心化社会理念的实现,需要搭建一个新的基础设施“身份层”,需要能够同时承载“WebIII”的三根支柱——“信息网络”、“资产网络”和“身份网络”。
从契约自由、到《激进市场》、再到SBT和去中心化社会,既然“身份”和“契约”这两条串起人类社会一切活动和发展的纽带,早在150年前梅因的大脑中便已出现,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由“契约互联网”和“身份互联网”所支撑起的“Web3”和去中心化社会的实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区别是,谁能得到天时地利人和,早一步可能成为先烈,晚一步会被时代巨轮无情碾过。
再次感谢Will老师的倾情分享,让社区的小伙伴受益良多,谢谢Will老师。同时也感谢DAOrayaki社区。
今天相关讨论的音频晚些时候会上传在DAOrayaki官网,DAOrayaki.org的专属播客频道里。我们也会同时发布在国内的小宇宙播客平台,喜马拉雅FM,全球各大流媒体平台,例如苹果播客、谷歌播客、YouTube以及Spotify上,欢迎大家收听及订阅。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1LegionNetwork(LGX)TokenSaleResultTheGate.ioStartupLegionNetwork(LGX)saleresultisasfollows:LGXSta.
ECHO是基于Arweave开发的去中心评论插件/协议,它让用户可以在其他应用上实现评论功能,并将评论数据存储到Arweave。目前用户可以通过ECHO为Mirror文章实现评论功能.
上个月,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将去中心化加密混币器TornadoCash列入制裁黑名单。这一发展标志着美国首次制裁智能合约.
9月21日消息,一份公开的法庭文件显示,加密货币托管商BitGo指责GalaxyDigital“过早”退出其12亿美元收购协议.
爲了幫助用戶更好地進行收益管理,Gate.io將在其官方博客提供豐富及時的行業資訊、獨家研究報告等優質內容,爲大家提供全方位的策略支持.
尊敬的CoinW用户: 由于LUNC6S交易优化,交易功能将延迟开启,预计开放时间2022/9/2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