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资讯 链资讯
Ctrl+D收藏链资讯
首页 > ETH > 正文

这一波牛市为何如此凶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

作者:

时间:

我在去年末,因为牛市上涨太快,出掉了一点仓位。但我很快就意识到错了,再也不敢轻易下车。

这一波牛市凶残到让人难于置信。

1.币圈总市值超过了两万亿美元,而在去年末,还在5000亿美元左右,半年不到市值涨了4倍。

2.持续时间长,且几乎没有像样的回调。整体单边上涨持续了超过半年。

3.绝大多数币的上涨完全找不到有解释力的逻辑,就是无理由地涨。

我就想,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币圈市场这么高调?

首先我觉得得归功于全球央行们的量化宽松。

今年初各个金融分析师们就给出了数据,去年全球央妈资产负债表负债端增加了20万亿美元。这就是全球央行向市场直接投放了20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经过货币乘数效应,最终市场上多了多少钱就是天量的数字了。Covid19当然是元凶,好像整个世界都能理解面对灾难时,央行采用量化宽松的政策。

资本市场上并不是只有币圈在涨,股票和房地产都在涨。我们的生活成本也在上涨。

但币圈最早的定位就是对抗通胀,所以这一轮放水里,币圈分到的水相对较多。

其次我觉得得归功于以太坊演化出了AMM算法。

以uniswap为代表的AMM算法机制的Dex,在LPtoken里积累了非常坚实的现货深度。

Coinbase:支付问题已经解决:6月28日消息,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表示,支付问题已经解决。(金十)[2022/6/28 1:35:18]

举例,uniswap里ETH-usdt交易对的流动性高达上亿美元的现货深度。要影响ETH的价格就需要真ETH币去砸和真Usdt去拉盘。这在几年前,价格的定价权在交易所,交易所是可以通过“假币”来影响价格。这两者价格影响方式是有天然之别,AMM机制让操纵价格变得几乎不可行。

因为AMM需要真币来操控价格下跌,这让做空的力量少了一条腿。在股票市场上,有裸空的操作,不需要你真实借到股票就允许你卖出股票。有AMM算法后,裸空币变得几乎不可能,除非有一个“裸多币”的对手盘。在cex和dex之间搬砖的机器人,会让一切裸空都需要真实的币来背书。

但相反的是,在AMM算法下,Tether公司却可以“裸多”,即Tether这一类usdt稳定币发行方,可以凭空放水。我这里只是推理,我并不知道Tether会不会真实放水。但如果考虑到算法稳定币的市场,像最近火的要死的Fei币,大概也能感受到市场对于凭空创造“法币”是有多么的渴望。每一次Tether打印Usdt时,各币圈微信群都欢天喜地。

在AMM算法上,因为一个pair里(如ETH against usdt),要做多ETH,可以想办法虚构出usdt,想做空ETH,即无法对ETH放水。

HECO借贷平台FilDA新增借贷资产:据官方消息,HECO首个跨链借贷平台FilDA于1月29日凌晨新增借贷资产,新增资产种类为BSV、XTZ,并成为首个HECO上支持H系全系资产的借贷平台。

目前,FilDA平台存借款总额突破2亿美元,FilDA LP超过240万美金,位居HECO项目前三。FilDA项目无募资,无预挖,致力于成为用户友好型的DEFI借贷平台。[2021/1/29 14:16:20]

因为bsc和heco这样的背靠中心化交易所的链,有了Pancake和mdex这样的uniswap竞争者,让其他币(如BTC,LTC,BCH这一类非智能合约币)也可以轻松迁移到AMM机制来,这让绝大多数主流币都享受了只能裸多,不能裸空的待遇。

第三个牛市支撑可能是compound这一类借贷合约。

目前compound和aave一共持有170亿美元的TVL,在bsc链上的venus和heco链上的channels等,都锁仓了百亿,十亿美元的资产。这锁住了巨大的流动性。

最重要的是借贷协议是一个杠杆制造机,锁仓币进去主要是为了借usdt等稳定币出来。借贷合约的流行,给币圈带来了巨大的杠杆。

这和以前的中心化交易所的借贷不一样,在中心化交易所里的抵押品是没有锁仓的保证的。

compound有多好呢?我的感觉是,如果你有几千个ETH,光靠借贷合约就可以让你几乎不需要卖出,靠借usdt钱就可以过日子。因为借u几乎不需要利息。借贷合约消灭了大量的卖出需求。这就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的房子一样,只需要房价一直涨,靠屯房就可以过日子了。

有了一个完善的借贷协议,币是储值这个概念才完备。所谓的“储”值,就像一个缸,可以储存水,也可以舀点水出来喝,也可以再往里加水。ETH是有效的价值存储工具,反正我的ETH感觉就不想卖了,这么有用的东西,为啥要卖掉?

第四个牛市的支撑是defi整个生态的发展,让币成了一个能够产生现金流的东西。

就像是种田一样,币就是土地,有土地就可以耕耘,就会有收获。难怪defi里的各种玩意都叫farm。

当币可以持续创造现金流的时候,卖出的愿望就下降了很多。就像巴菲特不卖那些好公司的股票一样,让这些公司给他挣钱就好了。

defi有很多场景其实还是和上一轮的ICO一样,是一个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但至少有两个场景是正和博弈。

一个就是uniswap为代表的lptoken挖矿,lptoken提供承担风险流动性,用户付手续费来交易,lptoken收获手续费。这个闭环是形成多赢的局面,给整个生态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去中心化交易场所,交易是资本市场最底层的需求之一。

另一个就是以compound为代表的借贷协议。借贷是金融最底层的需求之一,看看你家附近有多少商业银行就知道了这个借贷协议是多么的正面的事。

币圈有了清晰的正和博弈,创造出了明确的多赢业务局面,这个太厉害了。

牛市会一直持续吗?所谓的永恒的牛市会存在吗?

肯定不会,哪有啥玩意是永恒的,这答案我都不加前缀“我觉得”。

现在币圈市值上涨整体上靠的还是“庞氏”,我这里不是一种贬义,是中性的,就像社保本质上也是一种庞氏,这里描述的就是维系整体系统的力量是来自系统外,而不是系统内部。币圈市值上涨需要的是不停有新鲜投资者和资金进场。

币圈内部的成本现在是相当的高,现在招一个程序员,感觉水平很一般的,都要价4万月薪了。

挖矿是币圈发动人民群众加入的最有力的工具,现在矿圈把显卡和硬盘已经炒到了带崩其他行业的地步了。游戏圈都开始恨币圈了。矿圈在发动人民群体加入行业的过程中,也是对币圈抽血最严重的。显卡和硬盘都是要卖币去买的。矿圈越疯狂,就代表了币圈成本越高。

PoC矿业整体上还处于炒概念的过程,我就感觉PoC矿圈会不会是压倒币圈这一轮牛市的一个最大的砝码。以比特币挖矿为代表的PoW矿业,最终和价值存储和去中心化货币的共识相互成就,大家会用算力衡量币质量,币价又带动矿业增长。PoC矿业短时间还看不出有这么一层和币价正向的互动,更多的是行业成本,而不是价值体现。

当行业的运行成本增长,和,行业吸引外资的增长,前者超过后者时,麻烦就来了。外资进入的速度可能会硬刹车,但行业运行成本却不能瞬间降下来。开除人是要时间的,挖矿的沉没成本带来的心理压力是不能瞬间让我们放弃对矿业的投入的。

币圈层出不穷的新概念,也是要消耗圈内巨额成本的。

上帝啊,能告诉我,这个临界点什么时候会到吗?

标签:ETHSDTUSDTAMMETHPLO价格usdt币怎么获得usdt币圈AMMO币

ETH热门资讯
全球加密数字货币发展近况、趋势及建议

今年以来,数字货币发展如火如荼,虽然Facebook稳定币Libra推出屡屡受挫,监管机构对Libra的一再审慎,但美元、欧元持续货币宽松表使得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热度不断上涨,以比特币、以太坊和狗狗币等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市场在马斯科等名人关注下风浪不断,创下百倍、千倍收益的各类小额币种让更多的投资者涌入加密数字货币市场。

5.6午间行情:市场活跃 能否再次冲高

据欧易OKEx的数据显示,当前BTC/USDT现货报价为57200美元,24小时涨幅3.67%。 比特币冲高回落后最低到了52910美金位置,随后寻得买盘,一波快速拉升直接打到了58000美金,吞没了前期跌幅。当前整个市场非常活跃,各主流币种接连破前高,唯有比特币还在区间震荡停滞不前。

SHIB的成功 你学不会

大盘如期崩了一波,但是5个点、10个点的抖动实在说不上是什么大跌,完全属于正常的波动。而且从关联度上说,还未必是市场疯狂的反噬,而可能是被美股带了节奏。SHIB的热度不仅没有凉凉,反而逆势上涨。在令人瞠目结舌的涨幅、超级的认知反差、坚挺的价格支撑面前,一切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的老韭菜内心残存的一丝自尊,不过是马其诺防线,一触即溃。

金色趋势丨BTC持续蓄势 新一轮爆发不可避免

我们看下这段时间的走势,从比特币触及58350美金开始回落至43000美金,然后再反弹至64850美金顶点再回落的走势,整个还是一个大区间震荡的走势,截止目前已经75天的时间,如果从周线看,依旧是一个大三角收敛的姿态,上方周线压制61500美金,下方目前趋势支撑48300美金,后续必将迎来大级别变盘。

Uniswap V3第一时间上手教程:全新的做市体验

Uniswap V3 版本已经于北京时间 5 月 6 日凌晨正式上线。由于新版本的用户界面与做市逻辑都较 V2 版本发生了很大改变,许多用户反映在 V3 中提供流动性的操作复杂度大大提升。为了更好的帮助用户理解新版本的交互逻辑,律动 BlockBeats 将在本文中带你逐步体验,为用户献上第一时间的上手教程。

52家A股公司区块链应用已落地 算力及分布式存储业务成探索新领域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结束,区块链概念股交出的2020年成绩单成色如何? 《证券日报》记者对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区块链概念”板块的264家上市公司相关年报梳理后发现,真正落地和已进行探索研究的公司只有110多家,其余过半公司仍停留在“纯概念”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