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密货币总市值自2021年1月以来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BTC和ETH分别跌破20000美元和1000美元,各自创下18个月以来的价格低点。回想2021年11月,加密货币市场最高曾达到3万亿美元,因此,最近的暴跌也被认为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崩盘之一。
市场的溃败始于Terra的暴雷,不少投资者在Luna和UST上失去了毕生积蓄,甚至连Binance和3AC等知名机构也损失惨重。而美国CPI创新高以及乌克兰与俄罗斯持续冲突进一步造成了经济大环境的恶化和美股的杀估值,市场撤出流动性使加密市场雪上加霜。
昨日,加密货币市场的疯狂下杀使贪婪恐惧指数最低跌至6,与前几次深度熊市的最低点水平相当。市场的持续下跌不仅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还导致大量缺乏长期愿景和实用性的加密项目关闭其运营。
加密市场缺乏实用性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加密市场约有2万种加密货币项目。虽然市值主要由排名前100位的项目主导,但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加密项目诞生。然而,问题是大多数项目在现实世界中几乎没有任何效用,它们的目的仅仅是随着加密货币投机浪潮获取短期利益。因此,在熊市背景下,这些项目往往因无法继续圈钱而选择关闭。
回顾历史,这种情况并不新鲜。在1990年代的互联网热潮期间,每天都有大量试图改变世界的项目兴起。但就像现在的加密项目一样,当时的大多数项目都缺乏实用性和可靠的商业模式。因此,当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当时风靡一时的热门项目,如eToys、360Networks、Webvan、Pets.co等纷纷被清算并宣布破产。此后,在泡沫中幸存下来的亚马逊、高通、微软和eBay等项目继续成长为高市值的科技巨头。
将实用程序带到最前沿
互联网泡沫中幸存下来的公司的成功可以归结为拥有核心效用和长期愿景,加密行业也是如此。今年,尽管有部分机构参与,但加密货币依旧是一个不稳定的领域。由于只有4%的全球人口参与其中,即便是供需动态的微小变化也会对加密市场造成严重破坏。暴涨暴跌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到行业成熟为止。
然而,专注于解决现实世界问题并为投资者提供真正效用的项目将有机会战胜熊市,在困难中生存下来并继续繁荣。在传统领域中,最好的例子是亚马逊。当时,在大量公司专注于获得短期利润时,亚马逊的商业计划更多地关注品牌建设和实用性。亚马逊直到2001年第四季度才实现盈利。但其专注于提供价值和建立品牌的方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了回报,使亚马逊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品牌之一。
同理,在加密市场,类似亚马逊的是以太坊,它通过智能合约把很多服务引入区块链世界,创建了实用的核心基础。因此,以太坊可以在多年的周期中幸存下来,而且在每次熊市后都变得更加强大。以上的例子表明,如果产品或服务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即便市场条件糟糕,但人们仍然有可能坚持长期使用该产品或服务。
因此,新加密项目在市场崩盘中幸存下来的方式非常简单:需要把重点转向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和品牌建设,而不是沉迷于快速获利和短期收益。拥有实用程序的加密项目不仅有机会在市场崩盘中幸存下来,而且将有机会成为未来的亚马逊或微软。
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迭代
受制于大环境的不稳定,近期加密市场可能还将持续动荡。但另一方面,这种极端市场条件是一次很好的试炼,淘汰掉大量机制不健全的短期项目。回顾加密行业的3次牛市,在第一波熊市中,被淘汰掉的是各种投机仿盘;在第二波熊市中,被淘汰掉的是只有白皮书没有执行力的各种项目以及技术生态不行的公链;在第三波熊市中,被淘汰掉的是各种风控意识较弱的中心化金融机构,如3AC、Celsius,以及一些机制失衡或者毫无价值捕获的DeFitoken。
在加密行业中,能够长存的项目必须具备反脆弱性,拥有比中心化机构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当市场复苏之后,加密行业将留下具有真正具备增长潜力的项目,而将重点转向实用性也是整个加密行业的进化方向。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当前,数字藏品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里各类平台几乎没有准入门槛。也是在相关监管尚未明确的大环境下,市场信心出现松动的一个缩影.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善用数字藏品,拓展应用场景”文章,文中谈及“数字藏品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一些平台与传统村落合作,推出展示乡村地域特色的数字藏品.
昨天提示了风险,让有介入的落袋为安,今天出现了下跌的走势。BTC日线上经过三天的缩量上涨,今天并没有出补量拉升的走势,反而出现了下跌,虽然跌幅不大,但是意义不一样.
Web3.0最特别的就是,用户所创造的数字内容,所有权和控制权都归属于用户,用户所创造的价值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与他人签订协议进行分配.
自互联网早期以来,我们今天居住的数字空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一个重大的进化转变正在迅速展开,许多世界上较大的科技公司宣布他们打算开创所谓的“元宇宙”.
近期的加密行业颇有点“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味道。在Terra崩盘、以太坊持续暴跌以及机构集中清算等的多重打击下,市场悲观情绪快速蔓延,熊市的声音亦开始此起彼伏.